mtxivouiks
當前,中國食品行業正步入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周期。一方面,消費升級與健康意識覺醒催生了功能性食品、高品質餐飲等廣闊市場空間;另一方面,行業内卷态勢加劇,同質化競争激烈,企業普遍面臨獲客成本高企、利潤空間不斷收窄的困境。許多企業雖迫切尋求突圍,卻苦于缺乏有效的戰略工具與突破路徑,在存量化競争中陷入價格戰與資源消耗戰的泥潭。
在此背景下,我們堅信,主動擁抱技術變革已成為食品企業構建核心競争力的必然選擇。通過AI轉型重構人、貨、場關系,借助數據智能提升供應鍊效率和消費者洞察,以創新模式打破傳統邊界,企業将不僅能夠在存量市場中挖掘出新的增量價值,更有望開辟出差異化的增長曲線,最終在行業洗牌中占據先機、實現可持續增長。

基于以上問題,探迹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5年食品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本報告圍繞食品行業現狀、AI賦能路徑與未來趨勢展開分析,希望為食品行業從業者在不确定環境中尋找确定性方向提供參考。本文将選取部分精華内容進行闡述,欲全面了解報告内容,可掃碼獲取《2025年食品行業發展趨勢報告》完整版進行查閱。
報告主要有以下五個核心觀點:
觀點1:性價比已成為餐飲市場的主旋律,品類融合趨勢不可逆,差異化創新是永恒主題,細分賽道未來可期。
觀點2:超過六成的連鎖品牌處于擴張開店狀态,頭部連鎖餐飲加速跑馬圈地,小吃快餐為品類王者。
觀點3:餐飲品牌開拓步伐放緩, 更多品牌選擇成為“區域龍頭” ,地方特色餐飲潛力無限,供應鍊、銷售、運營成關鍵“三闆斧”。
觀點4:步入存量競争時代,市場競争加大,食品企業獲客隐性成本與日俱增,企業應采用AI新興技術鞏固競争優勢。
觀點5:三産融合模式和中央廚房普及等因素助推,食品企業建立起全品類、全鍊條、全業态供應鍊服務網。有一批從業者和賦能者為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砥砺前行,他們分享了遠見卓識和寶貴經驗,共同探讨了食品行業的未來趨勢與方向。

01 行業競争格局和機會點
B端食品企業普遍面臨渠道成本高、同質化競争與供應鍊效率低下的多重壓力。傳統商超及流通渠道入場門檻攀升、賬期延長、壓貨嚴重,疊加線上流量紅利消退,使得增長愈發艱難;産品缺乏差異化導緻陷入價格戰,同時供應鍊協同不足、數據缺失又使得企業難以精準響應市場需求,最終制約企業盈利與可持續增長。我們觀察到不少食品企業借助對的賽道和行之有效的打法實現了營收指數級增長,有效擴大市場競争力,構建了系統性獲客策略,并長期保有競争優勢。以下将一一分析:
行業規模:餐飲市場增長疲軟,利潤空間持續收窄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全國餐飲收入22,773億元,同比上升5.0%;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6583億元,同比增長4.5%。餐飲市場整體表現呈現結構性分化。近六個月來,全國餐飲收入增速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基本持平或略低;而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增速疲軟态勢更為明顯——除今年3月外,已連續8個月低于社零總額增速,并在2024年末轉入負增長區間。

餐飲行業利潤率自2020年以來整體承壓,在人工、租金和食材等門店運營成本持續上漲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已成為餐飲企業的普遍訴求。


行業總量:全國食品企業數量及門店連鎖化率持續提升
探迹大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食品相關企業超百萬家,按細分行業來看,2025年食品服務類企業有554,392家,餐飲服務仍是食品消費的最大載體,市場容量巨大。休閑食品企業有231,973家,乳制品企業有216,925家,食品調料企業有98,328家。所有類目企業的數量近3年都在提升。

近年來,我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進程持續加速。根據市場數據,全國餐飲連鎖化率已從2020年的15%上升至2024年的22%,并預計在2025年進一步提升至24%左右。由蜜雪冰城、瑞幸咖啡、華萊士、肯德基、正新雞排、絕味鴨脖、庫迪咖啡等7大品牌領銜組成“萬店俱樂部”。

地域分布:廣東省餐飲門店數量最多,貴州門店增長最快
探迹大數據顯示,2025年全國餐飲門店數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共有1,761,872家,其中2025年開店的有259,858家,以上兩項均為全國省市之最。據探迹大數據顯示,2025年門店增長最快的地區是貴州,以67.14%的增長率遙遙領先,廣西、河北、雲南、河南緊随其後,通過數據不難看出,衆多餐飲品牌加速向中西部地區及下沉市場布局,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02 食品行業增量客群在哪?
本次行業報告探迹聚焦餐飲門店、餐飲品牌、餐飲經銷商、預制菜企業、食品調料企業、餐飲運營企業等6大客群,為從業者帶來最新生意機遇。全量客群洞察歡迎獲取33頁完整版行業報告。餐飲門店客群洞察門店數量穩增,川菜門店數量最多據探迹大數據,2025年的餐飲門店數量超1700萬家。門店地域特色顯著,呈現多元并存、區域崛起、融合創新的态勢,從菜系看,川菜門店數量獨占鳌頭;從業态看,快餐(包含小吃、粉面等)門店數量一騎絕塵。

探迹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擁有50家以上門店的連鎖餐飲企業占比已高達84.72%,市場份額正迅速向頭部品牌集中,後者依托其在供應鍊、運營标準化、品牌影響力及資本實力上構建的規模化壁壘,實現了快速的“跑馬圈地”。近一年來,有61.09%的餐飲連鎖品牌實施了擴張策略。從門店總量來看,廣東省以超過42萬家的規模領跑全國。小吃快餐品類近一年新增門店超136萬家,高居榜首,成為當之無愧的“品類王者”。

餐飲品牌客群洞察:品牌開拓步伐放緩,更多品牌成為“區域龍頭”
探迹大數據顯示,全國連鎖餐飲品牌數量總計31,125家,其中,火鍋品牌數量3850家,因其“極緻标準化、易于複制、品控穩定”的特性使其成為餐飲連鎖化的“完美模闆”。
從地域菜系來看,川菜、日本菜和粵菜品牌數量位居前三,反映了中國餐飲市場的“地道化”與“國際化”并存的雙重特征。

2025年全國餐飲品牌開店數量在3家内的占比47.8%,開店3~10家的品牌占比29.43%,直營品牌擴張步伐放緩,在投入成本與擴張速度之間尋求平衡。
從城市布局看,餐飲品牌的擴張策略呈現顯著分化:僅5.65%的品牌在全國高速擴張(入駐超30城),而超半數(54.16%)的品牌則聚焦于3個及以内的城市深度經營。這表明,在激烈的行業競争中,“廣撒網”的全國性擴張已非主流,更多品牌正轉向“深挖一口井”的區域深耕模式,以構建堅實的本地化壁壘。

餐飲經銷商客群洞察:山東省數量領先,新成立經銷商數量大跌
探迹大數據顯示,2025年餐飲經銷商分布最多的地區是山東省,有43,598家,山東擁有全國領先的蔬菜、禽肉、水産品産量,以及強大的食品加工能力,為餐飲經銷商提供了豐富且就近的貨源,且地處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之間,經銷商在此設倉可以高效覆蓋廣闊的内陸和北方市場。截至2025年9月,全國餐飲經銷商成立數量僅為去年的25.88%,餐飲供應鍊渠道端面臨“市場出清”與“格局重塑”。


預制菜企業客群洞察:行業延續高景氣度,潛在客戶門店廣東最多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全國現存預制菜相關企業數量超過7.4萬家,僅2025年上半年,全國新增超過6900家預制菜企業,這些企業在地域分布上呈現明顯的集群化特點,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江蘇等農業和食品工業基礎較好的省份。2025年預制菜規模預估超過6800億,不難看出,行業正以高增速與強集群效應,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

預制菜的下遊客戶涵蓋個體餐飲至高級酒店等多元業态。以需求最大的餐飲門店為例,其市場高度集中于頭部省份:廣東省以超過123萬家門店位列第一,山東與江蘇緊随其後。這一格局清晰指向:預制菜企業的市場拓展與供應鍊布局,必須優先聚焦于這些餐飲密集、需求旺盛的“高潛力省份”,以實現最高運營效率。

食品調料企業客群洞察:消費需求總體穩健,面臨階段性壓力
作為調味料的消耗大戶,肉制品加工廠、休閑食品廠、方便面廠等食品加工企業全國共有513,921家,他們都是調料企業潛在客戶。此外,零售商超、團餐企業、連鎖餐飲品牌、調味品經銷商等也是調料采購的潛在客戶。

餐飲運營企業客群洞察頭部效應加劇,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餐飲運營企業包括門店生鮮食材配送、火鍋食材配送、團餐企業、食堂承包等。不少原先做食材配送的大型企業為降低對單一食材配送業務的依賴,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也會延長産業鍊,将團餐、食堂承包納入運營範圍,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行業頭部效應加劇,加速中小型企業出清。

03 食品行業生意增長方向
食品行業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型,是一場深刻的系統性變革。它意味着企業競争的核心邏輯從過去的“渠道鋪貨+公域廣告”轉變為提升産品創新能力、供應鍊韌性、AI銷售能力、運營能力的綜合較量。
突圍方向一: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


突圍方向二:搶占社區商業生态
伴随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社區結構呈現顯著的結構性變化:社區總數量逐步降低,而城市社區數量持續增長。食品企業積極搶占社區商業生态,加速布局便利店、連鎖餐飲、精品咖啡、量販零食等多類業态,持續拓展離消費者最近的“最後一公裡”市場。


突圍方向三:在銷售端建立獲客優勢
線上平台的流量成本、消費者信任建立成本、大型商超、連鎖便利店名目繁多的費用、新品試錯成本、内卷式促銷成本等如同“溫水煮青蛙”讓企業不堪重負,在行業獲客隐性成本偏高的情況下,用AI在銷售端獲取優勢,更是在當前高合規成本、高競争強度市場環境下的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企業如何搶抓上下遊生意機會?關鍵是找到更多應用場景。探迹食品行業版涵蓋餐飲門店、餐飲經銷商、餐飲品牌客群,可快速洞察品牌門店情況,優先成交高價值客戶,洞察産銷實力,讓AI成為食品企業降本增效、開拓增量市場的關鍵抓手。

在當前市場競争日趨激烈、消費者需求瞬息萬變的行業背景下,食品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增長壓力與轉型挑戰。如果仍然依賴傳統的鋪貨渠道、營銷推廣和渠道運營模式,是否還能持續赢得市場與消費者的青睐?每一個身處行業的參與者,都值得思考并重新審視手中的地圖。
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重構食品行業的價值鍊條。我們認為,企業應盡快将資源向AI驅動的創新領域傾斜——無論是基于消費大數據的精準新品研發、用AI鎖定下遊精準客戶、智能化的動态營銷投放,還是供應鍊的預測性管理,其效率與效果都遠優于傳統運營模式。主動擁抱AI,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食品企業在存量市場中打開差異化優勢、創造新增量的必然路徑。
完整内容詳見電子版報告